“我和我的祖国”——从手工纸质剪报到电子剪报

“我和我的祖国”——从手工纸质剪报到电子剪报

我的纸剪报

1995年,我从湖北省国营总口农场机关调到当时的总口农场法庭任助理审判员。

法庭当时有四个人,庭长、副庭长和一个审判员,再就是我。庭长是一个军转干部,已经没几年就要退休。副庭长是从行政上在我的前几个月调去的。审判员是老师转行调来的。可以说,我们法庭里没有一人是学法律的。农场法庭的人、财、物归农场管理,但农场法庭的工作业务又归潜江法院代管。

到法庭上班后,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庭长便带着我每天不是审案子就是跑执行。那时的案子并不多,主要是离婚和借款不还的。对于离婚案子,庭里人都是凭经验通过做工作后调解离婚或撤诉;对于借款不还的,也是审查后发出支付令并依法执行;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也都是通过做调解工作促成赔钱,不用开庭,案件就结了。那时庭里判决的案件极少,判决书写的也很简单,不像现在举证质证、分析说理等一条条很具体很清晰。但不管怎样,我都认准了一个理:踏进了法律的“门”,就得担起法律这份责任,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我和我的祖国”——从手工纸质剪报到电子剪报

剪报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庭长和庭里其他同志毫不保留的将办案经验和业务知识传授给我的同时,我也开始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和审判实务。那时没有电脑,对互联网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除了购买的课本书籍,庭里订阅的《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法庭内外》等报刊,就成了我的宝贝。我非常留心报刊上刊登的审判方面的案例和调研文章,它们比课本理论更贴近实际,就是我的无言良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爱上剪报了。

剪报让我涉猎获取了更多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很多案件得心应手的审结,都是我从剪报中获得的。记得当时《人民法院报》上的“现在开庭”、“法官答疑”、“案例点评”、“司法信箱”等栏目,我是每期必看必学的。比如《借婚姻索取财物 属不当得利》、《小孩被石灰烫伤谁负责”》、《枯枝坠落砸坏房 树木所有人赔偿》、《合同虽然未盖章 实际履行法认可》等一篇篇真实的案件和判例,都值得一读再读,让我受益匪浅,如鱼得水。于是,每到下月初,我就将从报夹上换下来的报纸上那些有用的文章和案例剪下来,进行归类后贴在其它旧杂志上,细心保管。一旦要用,看起非常方便。在农场法庭工作的那些年,我就制作了十几本剪报。

“我和我的祖国”——从手工纸质剪报到电子剪报

剪报

2005年底,我们潜江的六个农场法庭全部收归潜江法院。院里给我们每名工作人员都配备了电脑,开通了互联网。

因为电子媒体蓬勃、网路发达、资讯取得迅速而简便,纸质剪报从此也淡出了我的视线, 但我对“剪报”依然乐此不疲。每天上班后,我都会打开电脑,将当天的《人民法院报》电子版打开翻读的同时,将那些有保存价值的案件分析、审判调研和经验文章等复制或下载,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实用性的典型案例,变成形式繁多的“电子剪报”,保存到专门的文件夹里。有时为了一个类似拿不准的案子,我都会去打开文件夹,寻求它的帮助和指导。

“我和我的祖国”——从手工纸质剪报到电子剪报

剪报

如今,尽管电子剪报和电子书已经引领新潮,超越了纸质剪报的地位,但对于纸质剪报,我还是深爱着它。有时翻阅自己亲手粘贴的剪报,仔细研读它们已经发黄的内容,那种感觉很温暖。可以说,它是我从事法院工作的导师和指路明灯!

图文:立案庭 彭振林

欢迎关注潜江法院

本文地址:http://www.356368.com/news/115959.html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356创业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