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2020-11-17 21:00 刘余莉开讲群书治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63集09 全文1368字,阅读需5分钟

【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孙卿子》。
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德的人、善人善行,就要想到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让我自身也具备这种善行;见到不贤德的人,或者做得不好的人,一定要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问题,如果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一定要加以改正。所以,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见到贤德的人、还是见到不贤德的人,见到善行、还是见到不善,都要提起正确的观念。

怎么样提起正确的观念?见到善行,要一丝不苟地自我对照,并且加以学习效法,而不是嫉妒他、障碍他。看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戒慎恐惧地反省检点,并且拿来警惕借鉴,而不是嘲笑他、批评他、瞧不起他。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善观己心,修行一定是修正自己的身心。

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下面又具体讲,『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批评指正我,又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所以那些真正有成就的君王,都是任用、重用那些能够批评指正自己的人。譬如说我们看唐玄宗,为什么能够创建开元盛世?在创造开元盛世的时候,他所重用的是韩休、张九龄等这样的忠臣。他重用的韩休,就是随时会指出他的问题,以至于他都经常保持很紧张的状态。有时候他在玩乐的时候,都会问旁边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才问完,奏折就传来了,他又吓了一跳,很惶恐,为什么?又来讲他的不是了。

有一次唐玄宗在照镜子的时候,好像瘦了很多,旁边的人就进谗言:“皇上,都是韩休让你瘦下来的,他这样做太过分了”。结果唐玄宗怎么说?唐玄宗说:“有一个大臣叫萧嵩,他每次来跟我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是顺从我的意思说,还称赞皇帝英明,很好很好。我每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很高兴,但是他一离开,那天晚上我就睡不着,还是觉得他所说的话都是谄媚我的,到底实际情况是如何,我心里没底。而每一次韩休来的时候,都是指正我的过失,让我每每感到很难过,但是他劝完我以后,我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虽然我很难过,但是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却睡得很踏实。”从这里我们看到,这个唐玄宗是一个很明白的人,所以他还说:“我用韩休是为了这个国家,不是为了我这个身体不要瘦下来。所以瘦了我一个人,但是肥了天下的人,很值得。”

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从这一段话,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为什么唐玄宗能够创建开元盛世,关键在于他能够重用正直的大臣。如果没有能够重用这些犯颜直谏的臣子,他自己有了错误,自己都不能够认识,更谈不上去改正了。结果后来“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朝不复谏疏来”,后来张九龄老了,韩休也已过世了,就没有劝谏的奏折递上来了。后面又遇到了杨贵妃,结果自己就陷到情欲当中不能自拔,从此皇帝不早朝。最后导致了一个能够创建“开元盛世”的皇帝遇到了“安史之乱”,差一点都亡国。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个领导者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甚至决定他的团体、国家的命运。所以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家兴衰成败的规律。而从那些肯劝谏我们的人当中,我们就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所以,“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的老师。

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有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356368.com/news/121503.html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356创业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 · 阅读